新零售营销的5种模式
线上线下相结合、实现流量交互。人群、商家、产品关联点打造,智能化管理发展。全新定义人群、货源、场地,线上商城+线下体验+社交裂变分销
线上线下相结合、实现流量交互。

人群、商家、产品关联点打造,智能化管理发展。

全新定义人群、货源、场地,

线上商城+线下体验+社交裂变分销+智能推送+智能物流

线上线下流量融合,重新赋能门店功能,搭建全新消费链接,

助力企业新零售模式的快速转型。
回到自身该关心的事情,从天猫的一些数据和现象,可以看到未来新零售值得借鉴的趋势:

1、单线模式到双线融合,全渠道成趋势

从天猫双11的交易额近3年的情况来看,2018年的增速是59.7%,2019年的增速是32.1%,2020年的增速是39%,表面看似乎回暖了。

实际上大部分的类目都采用“预售”形式,这正是两家阵营都在说的重点:

以“增加营业天数”来计算总额,意思就是实际都在下滑。

新零售的最好方式就是,线下场景式的购物,可以多利用双线融合。

国美在线下的返利活动,产生线上用户数同比增长182%的极高使用率。

苏宁易购与天猫在双11的线上线下活动营销融合,产生更大的增长空间,苏宁双11全天实现全渠道GMV增长163%,线上订单量增长210%。

移动+线下的融合能产生叠加效果,从今年的趋势来看,可以说是正式进入全渠道的新零售时代。

数码、家电、手机成最大赢家,但是对于经销商是没什么利润的

2、体验感越强,线上线下融合越能增长

当实体门市品牌纷纷在天猫上成立官网,导致在电商渠道诞生的“淘品牌”受到了实体零售品牌的正面“阻击”。

优衣库大中华区CMO首席市场官吴品慧表示:“前年双11期间,优衣库首次尝试,效果相当好。

去年双11,优衣库携中国区500多家门店线上线下联动,为消费者提供“天猫下单、门店自提”的新零售创新体验。”

怎么说呢,活动仪式是必须要有的,折扣是短暂的,体验是真实的,尤其是体验感强的品类。

3、生活饮食,越靠近生活圈越产生赋能

生活用品(包含饮食)在去年双11销售情况来看,以干果、酒、洗剂等耐储存商品销售较好之外,生鲜电商的狂欢,也比往年热闹。

双11期间表现最亮眼的就是“多点Dmall”,从订单的增长情况,可以验证多点和线下商超的融合方式是新零售模式的代表。

再看线下的销售情况,以多点Dmall布局的北京、杭州地区超市为例,双11期间平均销售量比平日增长了近50%,甚至达到了春节期间线下超市的水平。

这确实太不寻常了,与往年双11期间线上狂欢、线下冷清的情况不太一样,看来目前消费者,减少一窝蜂的赶潮流在传统电商平台上购买“即食”产品。

再从订单妥投率达到99.18%的数据观察,主要原因与“多点Dmall”标榜的2小时内送达有关。

用户购买的商品直接从附近超市配送,足够证实是新零售的绝佳融合方式。

但是,要能够保持如此之高的妥投率,必须系统级的和线下商超打通仓储、配送、销售等,才能保证在拣货及时性和配送的效率新零售营销。

恭喜多点,看来活动是要提前15天开始预热是最有效果的

当然,这也是“多点Dmall”线上线下一体化,全渠道经营的新零售优势。

4、线下合作抱团,也能引流到线上销售

为满足城市居民便捷生活的需求,如果能够把同城的实体门店等零售/服务类商家,通过新零售技术整合形成“城市新零售平台”,这样不仅能解决单一商家新零售转型难的问题,通过抱团升级新零售,同时也能满足城市消费者一站式的本地化购物体验。如果这件事由区域性的龙头零售商来牵头组织,就更容易落地可行性更高。

智慧门店的核心是实现门店的数字化,打破线上线下界限,对客流、商品、订单、支付和会员这五个核心商业要素。

例如,消费者可通过小程序二维码,就能在线下门店进行商品的一键购买,让门店对消费者可识别、可触达、可分析。

另外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物前一边挑着商品一边用手机比价,如果网上价格比较便宜就会在线上下单,然后再看看服务、体验、售前售后等多个维度了解是否满意之后,最终决定选择。

这些节点如何提高体验感才是正经事,技术终归只是辅助互动的手段。

实体门店就是体验的优势。如何产生黏度,结合更进一步的个性服务,是新零售发展的关键之一。